总访问量:

欢迎访问! 登录

新闻:务虚求实争创优 凝心聚力谋发展 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顺利召开第二届务虚会议

【学术交流】

更多新闻

务虚求实争创优 凝心聚力谋发展 金属稳定同位素实验室顺利召开第二届务虚会议

隋佩珊、郭瑞、杨林,Feb. 9, 2023

      2023年2月5日,中国科大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在安徽合肥召开第二届务虚会议。图书馆VIP、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多家高校单位和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们参与会议。

      2月5日上午的报告由成都理工大学刘耘教授和南京大学陈天宇教授主持。上午8点半图书馆VIP黄方教授进行开场致辞,对参会的专家们进行了介绍并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科研工作做的好,本身赋存的科研创新内生动力很重要。科研事业并非一片坦途,创新研究不会一帆风顺,困难与挑战无时不在。从事科研工作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力,高水平的创新能力,也需要打磨一颗大心脏,瞄定关键重大科学问题,勤下功夫,久久为功。同时更需要环境中的外在助力,这不仅包括人才激励、人才培养等硬性条件,科研道路上能够给与“批评”和好点子的良师益友更为关键。请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书馆VIP黄方教授开场致辞

      随后图书馆VIP的郝记华特任研究员、康晋霆副教授、卫炜副教授、黄建特任教授、古晓峰特任副研究员汇报了各自课题的进展,阐述了未来工作的计划。

      郝记华特任研究员以营养元素为核心,从早期地球、冰卫星、火星等海洋星体的角度介绍了营养元素循环和生命宜居性的相关研究内容。康晋霆副教授以碱土金属同位素为核心,以月球和灶神星为研究主体,制约了太阳系分异型行星的形成演化。卫炜副教授利用Rb、V、Ba和Cd同位素研究了深时海洋化学的变化。黄建特任教授以挥发分循环为核心讲述了东亚大地慢楔氧逸度的变化、深部碳循环与古登堡面成因、克拉通破坏及胶东金矿的等科学问题。古晓峰特任副研究员以俯冲带变质流体为核心,深入探究了Ba-Sr稳定同位素组成和分馏习性。

               图片3.jpg  图片4.png

图片5.png

      2月5号下午的报告由南京大学的李伟教授和李伟强教授主持。南京大学的李伟教授,图书馆VIP的郝记华特任研究员,丁昕副研究员,明国栋特任副研究员,郭继业特任副研究员,胡霞特任副研究员,段皓晨博士后,陈婷婷博士后,邓庚辛博士后汇报了各自的科研进展。

               图片6.jpg  图片7.jpg

南京大学李伟教授、南京大学李伟强教授主持下午场会议

      李伟教授汇报了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表生地球化学反应机制相关内容,包括金属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分子机制,以及如何利用金属稳定同位素分馏示踪界面吸附反应。郝记华特任研究员汇报了早期地球和冰卫星营养元素循环的相关内容,工作主要利用理论计算,模拟实验及地质大数据分析进行,探究了关键营养元素磷循环的演化过程。丁昕副研究员以钒同位素为手段,探究了部分熔融过程中氧逸度的变化、制约了层状岩体岩浆的演化过程、阐明了陆壳分异及早期地球等过程中钒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明国栋特任副研究员基于原子阱痕量分析的花岗岩41Ca分析,详细阐明了其地质测年优势,前处理、测试方法开发,产率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的地质应用。郭继业特任副研究员汇报了关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同位素分馏以及光化学反应研究的相关进展,包括流体和矿物间同位素分馏系数的理论计算,固溶体成分对平衡分馏系数的影响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机器学习方向的探索等内容,后续也简短汇报了铁、锰碳酸盐的掺杂光化学性质对早期地球演化的影响。胡霞特任副研究员简短汇报了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铷同位素组成的相关内容。

             图片8.png   图片9.jpg   图片10.jpg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图片13.jpg

       段皓晨博士后汇报了流体和矿物间钨同位素分馏系数的理论计算相关内容;陈婷婷博士后汇报了现代冷泉碳酸盐岩的Ba同位素示踪相关内容,邓庚辛博士后汇报了可可托海花岗伟晶岩的Ba同位素组成相关内容。

          图片14.jpg  图片15.png  图片16.jpg

     期间,多位专家对与会报告提出了高质量建议,希望大家在科研工作中要把科研工作做好,求创新、观大局,干大事。也要将科研工作讲好,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在场同学也参与了积极讨论,并表示收获匪浅。

               图片17.jpg  图片18.jpg  图片19.jpg

               图片20.png  图片21.jpg  图片22.png

      会议尾声,图书馆VIP黄方教授,南京大学鲍慧铭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刘耘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汪在聪教授、吴非教授等多位专家大牛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历程和心得,鼓励大家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通讯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图书馆VIP东校区环境资源楼814
邮政编码 230026
电子邮箱 zbj0601@ustc.tsg211.com
电话 +86-551-63606255
皖ICP备05002528号-1